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2018年中国粮食市场综述

2019-02-14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同比小幅下降,但仍属于丰收年景,我国粮食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失衡格局有所改观,但食用谷物市场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并存的"三高"现象仍未得到彻底改变。预计未来我国粮油进口增长将会继续分化,食用谷物品种稻谷和小麦进口将会减少,而随着中美贸易磋商的进展,2019年饲料粮品种和大豆的进口将会恢复性增加。


2018年,各地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6亿亩,比上年减少1428万亩,下降0.8%;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75公斤/亩,比上年提高0.9公斤/亩,增长0.2%。


2018年全国粮食产量小幅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下降0.6%。其中,谷物产量61019万吨,同比减少502万吨,下降0.8%;豆类产量1914万吨,同比增加72.4万吨,增幅2.1%;薯类产量2856万吨,同比增加57.4万吨,增幅0.1%。


稳中求进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2018年是我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但粮食结构性过剩与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面对国内粮食品种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国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继续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中央继续出台第15个涉农一号文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粮食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二)加大财政支农投入2018年实施的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有:农民直接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生产者补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支持农业防灾救灾、大县奖励政策共计八大类别37个项目。(三)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2018年国家继续完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第二年下调稻谷全品种最低收购价(其中早籼稻收购价格已连续3年下调),维持大豆、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政策。


总体来看,2018年粮食补贴政策调整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着力增强最低收购价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改变了最低收购价只升不降的市场预期,托市收购量大幅减少,市场化购销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质稻谷、小麦的面积逐步扩大,品质逐渐提高,推动我国粮食生产向更绿色和更可持续方向加快转变;三是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激活了下游产业链,粮食加工企业经营状况向好,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协调发展。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谷物播种面积减少,豆类播种面积增加,薯类面积稳定。


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95亿亩,较上年减少1619万亩,下降1.1%,连续两年下降。其中,稻谷4.53亿亩,同比减少837万亩,下降1.8%;小麦3.64亿亩,减少360万亩,下降1.0%;玉米6.32亿亩,减少404万亩,下降0.6%。


2018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53亿亩,同比增加180万亩,增长1.2%,连续两年增加。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同比增加232万亩,增长1.9%。2018年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8亿亩,同比增加11万亩,略增0.1%。


2018年,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江西两省主动调减单产较低、品质较差的早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796万亩,同时增加单产较高、品质较优的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348万亩;黑龙江主动压缩冷凉区域水稻种植面积249万亩。贵州、河北两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主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65万亩。内蒙古、吉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采取加大政策补贴等措施扶持大豆生产,五省区共增加大豆面积402万亩。


市场购销心态谨慎粮食收购量下降

2018年,国家全面下调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同步下调临储小麦和稻谷的拍卖底价,小麦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幅下降;玉米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去库存进度大幅超预期。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失衡格局有所改观,但食用谷物市场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并存的"三高"现象仍未得到彻底改变,稻谷库存仍处于上升趋势。


(一)市场购销心态谨慎,市场化收购占比上升2018年夏收期间,虽然主产区6省有3省启动了托市收购,但由于达标小麦数量较少,导致政策性小麦收购占比较往年明显下降,市场化收购数量占到总收购量九成以上。秋粮上市后,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


截至2018月12月31日,全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小麦、玉米、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大豆及油菜籽16759万吨,同比下降21.67%。全部品种收购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显示收购主体市场心态谨慎,采购积极性不高,下游需求疲弱。


分品种来看,截至2018年9月30日夏粮收购结束,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5015.2万吨,同比减少2190.7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778.7万吨,同比减少121.6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112.1万吨,同比减少12.7万吨。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0853万吨,同比减少2297万吨。其中,中晚籼稻2936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粳稻3402万吨,同比减少419万吨;玉米4322万吨,同比减少1761万吨;大豆193万吨,同比减少72万吨。


(二)粮油政策拍卖成交总体增加,玉米和大豆去库存效果超预期按照稳步有序消化库存的思路,2018年有关部门加大了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的投放量,同时随行就市确定销售底价,合理把握销售时机与节奏,保障了粮油市场的正常供应,促进了产销区市场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运行。


中华粮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累计销售成交政策性粮油11980.6万吨,同比增加50%,其中小麦、稻谷和食用油去库存进度明显放缓,而大豆和玉米去库存进度全面提升。分品种来看,玉米成交10013万吨,同比增加74.3%;大豆成交200.7万吨,同比增加830.8%;小麦成交866万吨,同比减少18.7%;稻谷成交857.5万吨,同比减少19.3%;食用油成交28.4万吨,同比下降51.1%。 


临储大豆拍卖同比猛增,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市场对国内大豆供需缺口存在强烈的预期,加之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偏低,受到市场青睐。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较高,去库存效果超预期,其原因:一是国内玉米种植面积连续下降,供需存在一定缺口;二是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后,玉米深加工等效益得到持续改善,深加工需求明显增加;三是国内进口替代品数量下降,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高粱等替代品进口数量下降。


2018年国家累计投放临储玉米21990万吨,实际成交10013万吨,同比增加4274万吨,增幅高达74.5%;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小麦7999.7554万吨,实际成交865.9197万吨,同比减少18.74%;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9848.4万吨,实际成交857.5万吨(不含定向及划转),同比减少11.42%,其中籼稻成交量低于上年,粳稻成交量明显高于上年;累计投放临储大豆523.9万吨,实际成交200.7万吨,同比增加830.8%;累计投放临储菜籽油65.1万吨,实际成交28.4万吨,同比下降68.1%;累计投放临储进口豆油29.3万吨,实际成交15.1万吨。


CPI重回"2时代"粮价成为"压舱石"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涨幅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属温和上涨。2018年粮食价格涨幅为0.8%,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8年粮食价格涨幅均在5%以内,其中2016年至2018年粮食价格涨幅均小于2%,2018年涨幅更是首次跌破1%。从2018年粮食价格指数月度走势来看,涨幅基本上在0.5%~1.2%的窄幅区间震荡,全年走势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在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粮价波动较小,粮食价格在CPI中依然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2018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主要粮食品种的年度个体价格指数走势分化,除玉米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外,其他粮食品种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粳米和大豆价格跌幅居前,籼米和小麦价格跌幅相对较小。国内玉米市场化购销和去库存进入第三年,玉米去库存进度超预期,市场交易主体对玉米价格相对看好,国内玉米价格触底回升,价格重心整体上移。


受2018年临储大豆拍卖成交量同比大幅增加的影响,国产大豆供应同比增幅明显,而需求并无明显增加,加之四季度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以及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国内大豆价格指数承压下跌。2018年小麦、晚籼米、早籼米和粳米价格指数均受到最低收购价和拍卖底价下调的影响而下跌。因国内小麦供需偏紧,最低收购价和拍卖底价下调幅度较小,小麦价格指数跌幅较小。


贸易摩擦需求疲弱谷物油料进口减少

2018年我国粮油进口呈现粮降油升的局面,粮食进口量大幅下降,而食用油进口量小幅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国内外粮食价差缩小,使得我国对粮食的进口需求出现明显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谷物和谷物粉进口量为2047万吨,较2017年减少512万吨,减幅为20%。201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8803万吨,较2017年减少750万吨,减幅为7.9%,这是我国大豆进口量自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629万吨,较2017年增加52万吨,增幅为9%,这是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连续第二年增加,加上棕榈油硬脂进口量,2018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在810万吨左右。


受国家大幅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及降低政策性小麦、稻谷拍卖底价的影响,我国优质小麦与进口小麦的价差缩小,国产大米与东南亚大米之间的价差大幅缩小,进口小麦和进口大米优势下降,导致小麦、大米进口量明显下滑,而小麦、大米出口同比增幅明显。2018年玉米进口量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内玉米价格触底回升,国内外玉米及玉米替代品价差有所扩大,导致玉米进口同比增加。


分品种看,2018年饲用谷物品种中玉米进口同比增加24.6%,大麦进口同比减少23.1%,高粱进口同比下降27.8%(一定程度上是受高粱反倾销政策的影响);食用谷物品种中小麦进口同比下降33.1%,大米进口同比下降55.9%。食用油品种中,豆油进口同比减少16%,菜籽油进口同比增加67.1%,棕榈油进口同比减少1.7%。国内临储菜油去库存接近尾声,菜油价格理想,进口菜油有利可图,令菜籽油进口量同比大增。小麦出口同比增加79.5%,大米出口同比增加60.7%。


从年度数据看,大豆进口同比下降的原因:一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美豆进口成本大幅增加,抑制国内进口需求;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肉禽消费需求下降,导致饲用蛋白需求减少;三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养殖效益下滑,生猪调出省长期亏损导致豆粕需求下滑;四是国产大豆政策性供应明显增加,临储大豆拍卖成交200万吨,使得国产大豆供应充足,对进口大豆产生替代效应。


预计未来我国粮油进口增长将会继续分化,中美贸易磋商以及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对进口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我国食用谷物去库存周期的开始,预计食用谷物品种稻谷和小麦进口将会减少,而随着中美贸易磋商的进展,2019年饲料粮品种和大豆的进口将会恢复性增加。


在2019年我国口粮品种最低收购价继续下调的影响下,国内稻谷和小麦去库存启动,国内小麦和稻米与配额内进口谷物的价差缩小,使得食用谷物进口量减少。


贸易摩擦导致大豆进口同比下降,但大豆进口终将恢复性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中肉禽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我国饲用原粮和蛋白原料需求增长较快,加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农产品政策性供应减少,我国传统的短缺品种如大豆、油菜籽等进口将维持较高的增速。


随着国内临时收储食用油去库存进入尾声,国内食用油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2019年油脂进口可能进一步增加。


作者:XXX;来源:粮油市场报;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