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退租弃耕症结是什么?

2019-08-16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市场主体自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赚钱少,土地租金持续走高,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价格依旧低迷,种田大户想不退租都难。近期在湖南、福建等省部分全国产粮大县了解到,这些地方均有一些种粮大户缩减种植面积甚至直接弃耕的现象。近两年粮价低迷,多重成本挤压,加上自然灾害等经营风险,成为影响种粮大户信心的三大因素。到底症结在哪里?

农业比较效益低是退租弃耕症结所在

有媒体近日报道称,部分粮食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出现退租现象。笔者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市场主体,其成长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培育新型主体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既要在政策上扶持和倾斜,又要通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虽然一时的经营情况无须过于在意,但要正视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引发的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让有能力、有意愿务农的人敢于投身农业。

有关新型经营主体退租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诸媒体。2016年,受当时粮价下行影响,部分地区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就出现过退地弃耕现象。应当说,当前的退租现象和比例远未达到3年前的规模,也没有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营体系产生实质性影响。流转土地、种地务农都是经济行为,当初新型主体选择农业是基于经济利益,如今少部分人退出租地,也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将呈现新型主体与传统农户长期并存的态势,但多数仍是小规模经营,亿万承包农户依然是种粮主体。因此,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引发的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问题。对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然而,“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两个月”已是小农户经营的常态。基于此,我国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让有能力、有意愿从事农业的人敢于投身农业,让种粮务农依靠自身效益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

对不同经营主体退租的原因要区分看待。部分工商资本下乡,投机色彩较重,轻长期经营,重短期利益,“有实力争地、没能力种田”,容易出现经营不善问题,难免中途“撂挑子”。一些种粮大户片面追求土地经营规模,贪大求快求多,导致资金链紧张,也可能退租或缩小种植规模。当然,这些主体退租也有共同原因,即土地租金持续高位,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简言之,成本不断上涨,经营陷入困难。

新型主体发展优不优,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看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联农带农的作用。既要正视少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的困难,也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导向。各地政府要重点做好引导和服务,多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生产要素向其优化配置,避免“大呼隆”;既要多路径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还要把握好适度原则,防止“垒大户”。在推进适度经营规模的同时,必须考虑传统农户利益,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那么,今后如何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一是靠补贴。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粮食产业又具有极强的公共性,补贴农业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要适应新形势,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框架下,调整和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和扩大金融保险覆盖度,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新增补贴向新型主体适度倾斜,扶新扶优扶强。

二是靠转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种粮收益差距拉大。一些主体效益不好,原因在于其“原字号”“初字号”的大路货居多,处在价值链低端。要鼓励引导调整种植结构,面向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导入现代科技要素,引入品牌经营理念,这样做才能效益高。

三是靠改革。规模经营不只是集中土地,单个要素规模并不能决定综合效益的高低。新型经营主体不应局限于土地流转,应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比如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方式,以服务规模化弥补土地规模化。其最大的好处是没有租金压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举。

补贴越发越多,退租弃耕也越来越多

国家搞三权分置、土地流转,大力倡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投身农业;大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市场主体。可从2016年粮价下行开始,就陆续有新型农业主体出现了退地弃耕的情况。既然是市场主体,自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赚钱少,土地租金持续走高,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价格依旧低迷,想不退租都难。

但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强调粮食安全,面对农业比较效益低引发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就在刚过去的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通知》。看来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靠国家统筹发补贴,用二三产业交的税来反哺农业了。

补贴发给哪些人?

财政部划拨的经费,将用于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提升关键发展能力、激发内生活力,开展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小农户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发给能给小农户起模范借鉴作用,能带小农户赚钱的人。

做什么能拿补贴?

1.搞农产品初加工

在产地搞初加工,是一项得天时地利且节约资源的事情。搞加工肯定就要建厂请工人,肯定是能带动小农户赚钱的人,符合补贴条件。

2.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正在搞初加工的,可以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建立完善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合格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修建果蔬储藏窖、冷藏保鲜库及相关烘干设施建设等。奶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可以开展良种奶牛引进、饲草料生产、养殖设施设备升级及乳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检测设施完善等。这些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形象的事儿,也可以拿补贴。

3.创建特色品牌


以上两步做好了,卖不出去也是惘然。所以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创建绿色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也能拿到补贴。

什么时候可以领?

《通知》是7月发的,让各地根据实际,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的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以及自有财力等渠道予以支持,鼓励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所以估计还得等好长一段时间,不过既然是先建后补,正在搞以上事情的朋友,可以关注关注未来的奖补政策了。

靠补贴是不够的,这些都是症结

我国的新型农业主体正处于发展初期,碰到的最大障碍是——贷款难。
搞这些没有大量的流动资金,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是新型农业主体手中的固定资产,好像都不大符合抵押贷款的要求。很多时候感觉再有点钱,续一波命,说不定就把农场搞起来了。可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贷款也贷不到钱,只能让已经建好的设施就那么放置在那生锈、发霉,一腔心血都付诸东流。

其次是天灾无情,理赔困难。

一旦发生灾情,很难弥补损失,第二年没了启动资金,一蹶不振。再者是土地流转困难。虽然说现在政策支持土地流转,但地毕竟是别人家的,有些地方的农民还是喜欢我的地盘我做主。还有就是农机更新换代实在太快了,比换电脑都快。农业技术也更新得太快了,新的技术都得花钱购买,公益性、社会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又太滞后,成本又攀升了......真的是想想都头大。问题如此之多,靠补贴远远不够!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来源:经济日报 、二小悟农;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沈雪 邮箱:sx@163.com)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